鼻炎引起的咳嗽通常表现为鼻后滴漏刺激咽喉导致的干咳或清嗓动作,可能伴随鼻塞、流涕等典型鼻炎症状。判断依据主要有咳嗽性质与体位相关、咽喉检查可见分泌物倒流、鼻部症状与咳嗽同步加重、抗鼻炎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五点。
1、咳嗽与体位相关鼻后滴漏综合征引发的咳嗽在平躺时明显加重,因体位改变导致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晨起或夜间咳嗽频繁是典型特征,可能伴随频繁清嗓或咽部异物感。这类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使用抗组胺药或鼻腔冲洗后症状可缓解。
2、咽喉分泌物检查通过喉镜可见咽后壁有黏液附着或淋巴滤泡增生,称为鹅卵石样改变。患者可能自觉咽部有分泌物流动感,反复吞咽动作无法缓解。这种体征可与支气管炎等疾病鉴别,后者多表现为气管分泌物而非鼻源性倒流。
3、鼻部症状关联性咳嗽程度与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状呈正相关,在花粉季或接触过敏原后同时加重。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伴发眼痒、打喷嚏,感染性鼻炎可能出现黄脓涕。使用鼻用激素后鼻部与咳嗽症状同步改善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
4、治疗反应验证针对鼻炎进行鼻腔冲洗、抗组胺药或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天后,若咳嗽显著减轻则支持鼻炎源性诊断。对于合并鼻窦炎者,配合黏液溶解剂和抗生素治疗更有效。需注意胃食管反流等疾病也可能对抑酸治疗有反应,需结合其他特征鉴别。
5、排除其他病因需通过胸片排除肺部感染,通过肺功能排除哮喘,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排除反流性咳嗽。儿童需特别注意异物吸入可能,老年人需警惕ACEI类药物诱发的干咳。心因性咳嗽多表现为日间加重、睡眠消失的特征。
长期鼻炎继发咳嗽患者建议保持室内湿度,避免接触尘螨等过敏原,定期使用生理盐水鼻腔护理。合并鼻窦炎时可尝试头孢克洛、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但须遵医嘱使用。若咳嗽持续超过8周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需及时就诊呼吸科或耳鼻喉科,必要时进行鼻窦CT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