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治疗适用于多种皮肤疾病,临床适应症主要有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痤疮、银屑病和尖锐湿疣,禁忌症包括光敏性疾病、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使用光敏剂及皮肤感染活动期。
1、日光性角化病:
光动力治疗对早期日光性角化病具有选择性破坏作用,通过光敏剂在病变组织富集后激活特定波长光源,可精准清除癌前病变。治疗需配合局部氨基酮戊酸预处理,常见不良反应为治疗部位暂时性红肿灼痛。
2、基底细胞癌:
浅表型基底细胞癌是光动力治疗的优势病种,尤其适用于鼻翼、眼睑等手术困难部位。治疗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结节型或浸润型需联合手术切除。
3、中重度痤疮:
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痤疮,光动力可抑制皮脂腺分泌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需配合5-氨基酮戊酸凝胶封包,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需严格防晒4-6周。
4、银屑病:
局限性斑块状银屑病可采用光动力辅助治疗,通过调节表皮细胞增殖分化改善皮损。但泛发型患者需谨慎,可能诱发同形反应,治疗前后需评估疾病活动度。
5、尖锐湿疣:
尿道口、肛周等特殊部位的尖锐湿疣适用光动力治疗,能有效清除亚临床感染。治疗前需进行醋酸白试验确定病灶范围,治疗后需随访3个月预防复发。
光动力治疗后48小时内需避免阳光直射,治疗部位保持干燥清洁。饮食宜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治疗间隔期间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但需注意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治疗周期结束后应定期复诊,评估远期疗效及可能的复发情况。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严重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电解质紊乱等。
1、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最突出的症状为全腹均匀性膨隆,由于肠管蠕动功能丧失,肠内容物及气体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肠腔扩张。触诊时腹壁张力增高但无肌紧张,叩诊呈鼓音。腹胀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严重者可出现膈肌上抬影响呼吸。
2、肠鸣音异常:
听诊肠鸣音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是特征性体征。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而麻痹性肠梗阻因肠壁肌肉神经传导障碍,肠管失去节律性收缩,听诊呈现"寂静腹"。该表现可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高调肠鸣音相鉴别。
3、呕吐反应:
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吐出粪样肠内容物。呕吐呈溢出性而非喷射状,与肠管逆蠕动消失有关。反复呕吐可导致脱水、低钾血症等水电解质失衡,呕吐物pH值偏碱性有助于与其他类型呕吐鉴别。
4、排便异常:
完全停止排便排气是重要判断指标,但部分患者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排气。直肠指检可见直肠壶腹空虚,无粪便潴留。该症状需与便秘鉴别,后者通常伴有肠鸣音存在且腹胀程度较轻。
5、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反应。肠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毒素吸收,引发感染性休克。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升高,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腹部X线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需绝对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建议采取半卧位减轻膈肌压迫。日常护理应密切监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可进行腹部热敷促进肠蠕动恢复,但禁止使用刺激性泻药。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优先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米汤、蒸蛋羹等,避免产气食物。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及下肢主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