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急性喉炎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呼吸困难及发热。这些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声带过度使用及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声音嘶哑:
喉部黏膜炎症导致声带水肿是声音嘶哑的主要原因。患儿说话或哭闹时音调低沉沙哑,严重时可能失声。这种症状在夜间常加重,与喉部淋巴回流减少有关。
2、犬吠样咳嗽:
特征性空瓮样咳嗽声是喉部狭窄的典型表现。咳嗽时伴随金属样回声,多在夜间突发,因卧位时喉部分泌物积聚刺激所致。咳嗽发作可能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3、吸气性喉鸣:
喉头水肿导致气道狭窄会产生高调吸气性喘鸣音。在安静环境下尤为明显,严重时可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这种症状提示存在Ⅱ度以上喉梗阻。
4、呼吸困难: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是危急征象。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口唇发绀,患儿常呈端坐呼吸体位。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防止窒息。
5、发热:
多数患儿伴随38-39℃的中低热,细菌感染时可出现高热。发热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但体温高低不能完全反映喉部水肿的严重程度。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喉部不适,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较理想。急性期宜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刺激喉部。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变化,出现犬吠样咳嗽加重或安静时喉鸣应立即急诊。恢复期避免剧烈哭闹和冷空气刺激,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严重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电解质紊乱等。
1、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最突出的症状为全腹均匀性膨隆,由于肠管蠕动功能丧失,肠内容物及气体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肠腔扩张。触诊时腹壁张力增高但无肌紧张,叩诊呈鼓音。腹胀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严重者可出现膈肌上抬影响呼吸。
2、肠鸣音异常:
听诊肠鸣音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是特征性体征。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而麻痹性肠梗阻因肠壁肌肉神经传导障碍,肠管失去节律性收缩,听诊呈现"寂静腹"。该表现可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高调肠鸣音相鉴别。
3、呕吐反应:
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吐出粪样肠内容物。呕吐呈溢出性而非喷射状,与肠管逆蠕动消失有关。反复呕吐可导致脱水、低钾血症等水电解质失衡,呕吐物pH值偏碱性有助于与其他类型呕吐鉴别。
4、排便异常:
完全停止排便排气是重要判断指标,但部分患者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排气。直肠指检可见直肠壶腹空虚,无粪便潴留。该症状需与便秘鉴别,后者通常伴有肠鸣音存在且腹胀程度较轻。
5、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反应。肠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毒素吸收,引发感染性休克。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升高,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腹部X线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需绝对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建议采取半卧位减轻膈肌压迫。日常护理应密切监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可进行腹部热敷促进肠蠕动恢复,但禁止使用刺激性泻药。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优先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米汤、蒸蛋羹等,避免产气食物。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及下肢主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