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手术步骤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微创椎间孔镜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经皮椎间盘减压术等。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突出部位及神经受压情况综合评估选择。
1、椎间盘切除术通过开放或微创方式切除压迫神经的突出椎间盘组织,适用于单纯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压迫。术中需暴露病变节段椎板,切除部分椎板及韧带,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术后可能需短期佩戴腰围保护,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脊柱稳定性。
2、椎间融合术在切除病变椎间盘后植入自体骨或融合器,通过椎弓根螺钉固定相邻椎体实现骨性融合。适用于合并椎间不稳、复发性突出或严重椎间盘退变的患者。手术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但会牺牲节段活动度,邻近节段退变风险需长期关注。
3、微创椎间孔镜手术经皮肤约7毫米切口置入内窥镜,在可视条件下摘除突出髓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术中通过精准定位避开神经根,利用射频电极修复纤维环裂口,多数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4、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切除病变椎间盘后植入金属-聚乙烯或金属-金属材质的人工假体,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功能。适应于年轻患者单节段退变,需严格评估骨质条件及关节突关节状态。术后需避免剧烈扭转动作,定期随访假体磨损情况。
5、经皮椎间盘减压术通过穿刺针导入激光、射频或旋切设备,对髓核进行汽化或抽吸减压。适用于纤维环完整的轻度突出患者,属于姑息性治疗手段。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但存在减压不彻底导致症状复发的可能性。
椎间盘突出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直腿抬高、踝泵训练等床上运动,逐步过渡到腰背肌功能锻炼。三个月内避免弯腰搬重物、久坐等增加腰椎负荷的行为,睡眠时建议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脊柱压力。日常可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担,定期复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