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切除通常适用于反复感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肿瘤等情况。主要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肿瘤、其他治疗无效的免疫性疾病五种情况。
1、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超过7次或连续3年每年发作5次以上,可能考虑切除。慢性炎症会导致扁桃体隐窝内细菌滋生,引发咽痛、发热等症状。急性期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药缓解症状。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评估手术指征。
2、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儿童腺样体面容或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当扁桃体三度肿大阻塞气道时需手术。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超过5次/小时,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建议联合腺样体切除改善通气功能。
3、扁桃体周围脓肿脓肿切开引流后仍反复发作需切除病灶。脓肿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张口受限,严重时引发颈部间隙感染。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脓肿成熟后行穿刺抽脓。2周内发生2次以上脓肿或出现并发症时,应在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
4、扁桃体肿瘤疑似恶性或活检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必须切除。早期表现为单侧扁桃体肿大、溃疡或颈部淋巴结转移。需通过增强CT或PET-CT评估范围,采用扁桃体根治性切除术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辅以放化疗。
5、免疫性疾病治疗无效银屑病、IgA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当扁桃体成为病灶且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切除。需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水平,确认扁桃体感染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术后需继续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避免刺激创面,选择温凉米汤、豆浆等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观察有无频繁吞咽动作等出血征兆。儿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体重下降,家长应保证营养摄入。术后1个月复查评估伤口愈合情况,3个月内避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