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经期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等。
1、不洁性生活性行为是盆腔炎的主要传播途径,频繁更换性伴侣或性伴侣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阴道进入子宫及输卵管。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风险,性交后及时清洁会阴部也有助于预防感染。
2、宫腔操作感染人工流产、刮宫术、输卵管通液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自然防御机制。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可使细菌上行感染盆腔。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两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3、邻近器官炎症扩散阑尾炎、腹膜炎、肠结核等腹腔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盆腔。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可通过淋巴系统扩散。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必要时需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盆腔感染。
4、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宫颈口开放,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经期性交或游泳都可能引入病原体。建议每2-4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超过8小时。经期出现下腹坠痛伴发热需警惕盆腔炎。
5、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情况会削弱免疫功能。细菌更容易在生殖道定植繁殖,轻微感染可能迅速发展为盆腔脓肿。这类人群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经期勤换卫生用品。出现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急性期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配合中药灌肠和物理治疗。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久坐导致盆腔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