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可通过氧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机械辅助循环等方式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通常由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感染、容量负荷过重、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1、氧疗氧疗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措施,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氧疗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
2、利尿剂呋塞米等袢利尿剂可快速减轻容量负荷,缓解肺淤血症状。使用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发生。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也是常用利尿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发挥利尿作用。
3、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输出量。硝普钠适用于严重高血压或急性肺水肿患者。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度下降影响冠状动脉灌注。
4、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等β受体激动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低心输出量患者。米力农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兼具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这类药物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需谨慎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5、机械辅助循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能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等机械辅助支持。这些措施可为心脏提供临时支持,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适用于等待心脏移植或可逆性病因患者。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2克以内。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等表现时及时就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诱发症状加重。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