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可能由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引起。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长期缺血可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也可能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心功能下降。治疗需控制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严重者需血运重建。
2、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使左心室负荷增加,导致心肌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心肌收缩功能也会逐渐减退。早期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疾病进展,常用降压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肥厚型心肌病则以心室壁异常肥厚为特征,可导致舒张功能障碍。限制型心肌病较为罕见,主要表现为心室充盈受限。治疗包括药物控制症状,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4、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瓣膜病变可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发展可导致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病因,退行性变则是发达国家主要病因。轻中度病变可药物控制,严重者需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5、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可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加,最终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法洛四联症等复杂先心病则直接影响心脏结构功能。部分患者需在婴幼儿期接受手术治疗,成人患者需定期评估心功能。
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