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主要分为劳力型心绞痛、非劳力型心绞痛和混合型心绞痛三种类型。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诱因、发作特点及缓解方式密切相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一、劳力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时供血不足。典型发作与特定活动强度相关,如爬楼梯、快步行走等。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发作时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常显示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超过百分之七十。
二、非劳力型心绞痛非劳力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和卧位型心绞痛,发作与冠状动脉痉挛相关。变异型心绞痛多发生于静息状态,常伴心电图ST段抬高,与昼夜节律有关。卧位型心绞痛多在夜间平卧时发作,与静脉回流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上升有关。这类心绞痛对钙通道阻滞剂反应良好,但需警惕进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
三、混合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兼具劳力型和静息型发作特点,提示存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合并痉挛。患者可能在轻度活动或静息状态下均出现症状,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波动较大。此类患者需要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同时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程度。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波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救,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若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含药效果减弱,须立即就医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遵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