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血可能是结膜下出血、外伤性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药物治疗、激光手术等方式干预。眼睛出血通常由眼部外伤、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剧烈咳嗽等因素导致。
1、眼部外伤外力撞击或异物划伤可能导致结膜血管破裂,表现为眼白区域片状鲜红色出血。轻微外伤可采取冷敷收缩血管,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伴随视力下降需排查角膜损伤或虹膜睫状体炎,必要时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2、高血压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危象患者。典型症状包括视物模糊伴头痛,眼底检查可见火焰状出血灶。需及时控制血压,常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同时监测肾功能。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导致点状或片状出血,晚期可出现玻璃体积血。患者多伴有视物变形,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治疗需控制血糖基础上,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或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4、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药物者易发生自发性结膜下出血,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淤血。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必要时暂停华法林等抗凝药,严重出血需静脉输注凝血因子。
5、剧烈咳嗽百日咳或严重哮喘发作时,胸腔压力骤增可能使结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多位于睑裂区呈线状分布,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原发病缓解后2-3周可自行吸收。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血管脆性增加可能。
眼睛出血患者应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保持环境湿度防止眼部干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底,每日摄入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出血48小时内禁止热敷或服用活血类药物,若出现视力骤降、眼压升高或出血持续扩大,须立即就诊眼科排查青光眼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