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能由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胃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1、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受损形成的创面,长期胃酸侵蚀或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要诱因。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疼痛,出血时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治疗需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配合胶体果胶铋保护胃黏膜。出血量较大时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2、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屏障受损引发广泛糜烂,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人群。起病急骤,呕血常为首发症状。治疗需停用损伤性药物,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必要时输血维持循环稳定。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时,食管下端静脉丛代偿性扩张,血管壁薄弱易破裂。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常伴休克。紧急处理包括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后期需行内镜下套扎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4、胃癌肿瘤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持续少量渗血或突发大出血,多伴有消瘦、贫血等消耗症状。胃镜检查可见不规则溃疡或菜花样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靶向治疗,出血严重时需介入栓塞止血。
5、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机制。表现为隐匿性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风险,出血时应暂停损伤性药物并加强胃黏膜保护。
胃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禁食禁水,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粗糙、过热、辛辣食物,戒烟戒酒。恢复期可适量进食山药、南瓜等健脾养胃食材,但需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如奥美拉唑与牛奶同服会影响药效。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出现心慌、冷汗等休克前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