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紫外线治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幼儿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每日使用无香料无刺激的润肤霜,建议选择含神经酰胺或透明质酸的保湿产品。洗澡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穿着纯棉透气衣物。严重湿疹患儿可采用湿包裹疗法,在涂抹药膏后用湿纱布包裹患处。
2、外用药物轻中度湿疹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顽固性皮损可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效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和皮肤薄嫩部位。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
3、口服药物瘙痒明显者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继发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严重顽固病例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重症患儿。
4、紫外线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5岁以上慢性顽固性湿疹患儿。治疗需在专业皮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初始剂量根据最小红斑量确定。每周治疗2-3次,需长期坚持才能维持疗效。治疗期间需加强皮肤保湿和防晒护理,定期监测皮肤不良反应。
5、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等IL-4/IL-13抑制剂可用于6岁以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需皮下注射给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结膜炎和注射部位反应。治疗前需完善结核筛查和疫苗接种评估。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湿疹患儿日常需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饮食上注意记录食物日记,排查牛奶、鸡蛋等可疑致敏食物。洗澡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剂,选择不含甲基异噻唑啉酮等刺激成分的洗护用品。家长应定期修剪患儿指甲,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搔抓。若皮损出现渗液、脓疱等感染征象,或常规治疗2周无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