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引起鼻塞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热敷鼻部、使用鼻喷药物、口服抗组胺药、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病毒感染、鼻腔结构异常、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生理盐水冲洗使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可选择市售鼻腔冲洗器或洗鼻壶,每日重复进行1-2次。操作时保持头部倾斜45度,避免呛咳。该方法对妊娠期鼻炎及儿童患者安全性较高。
2、热敷鼻部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鼻梁及两侧迎香穴,每次持续10分钟。热蒸汽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鼻甲充血状态。可配合桉树精油等挥发性物质增强效果,但哮喘患者慎用芳香疗法。该方法适合急性鼻炎早期鼻塞症状。
3、鼻喷药物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盐酸羟甲唑啉等减充血剂能快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使用前需清洁鼻腔,喷头避免接触鼻黏膜。
4、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可阻断组胺受体减轻鼻黏膜水肿。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伴随哮喘的鼻塞效果显著。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通过射频消融或显微切割缩小鼻甲体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改善结构性鼻塞。术后需定期清理鼻腔血痂,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鼻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接触。饮食上增加维生素C和槲皮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西蓝花、苹果,有助于稳定肥大细胞膜。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可减少冷空气刺激,游泳时注意避免池水进入鼻腔。若鼻塞伴随脓性分泌物、面部疼痛或嗅觉减退超过两周,需及时就诊排除鼻窦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