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未分类心肌病五种类型。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等综合判断。
1、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需与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鉴别。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严重者可考虑心脏移植。
2、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壁异常增厚,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类。典型症状为运动后胸痛、晕厥,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脏磁共振可明确心肌肥厚程度和纤维化范围,需与运动员心脏生理性肥厚鉴别。治疗主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3、限制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室舒张功能受限为特点,临床表现类似缩窄性心包炎。心导管检查可见心室压力曲线"平方根征",心脏CT有助于排除心包疾病。淀粉样变性是常见病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后较差。
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被脂肪纤维组织替代,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可见epsilon波,心脏MRI显示右心室结构异常。需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鉴别,治疗包括导管消融和植入式除颤器。
5、未分类心肌病未分类心肌病指不符合上述类型的特殊心肌病变,如应激性心肌病和左室致密化不全。诊断需排除其他明确病因,治疗根据具体病理生理改变个体化制定。部分病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建议开展基因检测。
心肌病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尿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