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损伤患者需注意避免二次伤害、科学康复训练、定期医学评估、心理调适及营养支持。脊椎损伤的护理要点主要有制动保护、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心理干预。
1、制动保护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使用颈托或腰围等支具固定损伤部位,防止脊椎错位加重神经损伤。搬运时应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避免扭曲或弯曲脊椎。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放置软枕维持生理曲度。
2、疼痛管理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盐酸曲马多片等镇痛药物,配合冰敷或低频电刺激缓解局部炎症。慢性疼痛患者可尝试针灸或超短波物理治疗,禁止自行按摩或热敷可能压迫神经的区域。
3、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留置导尿患者应定期膀胱冲洗,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呼吸功能训练如腹式呼吸可减少坠积性肺炎发生。
4、功能锻炼稳定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桥式运动、直腿抬高等核心肌群训练,逐步恢复脊椎稳定性。不完全损伤患者可通过悬吊减重系统进行步态重建,配合功能性电刺激促进神经肌肉控制。
5、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发群体需专业心理疏导,家属应协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必要时采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干预持续情绪低落。
脊椎损伤患者日常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牛奶300毫升并适量晒太阳。康复阶段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篮球、滑雪等旋转性动作。建议每3个月复查核磁共振评估脊髓恢复情况,出现感觉异常加重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急诊。家属需改造居家环境,如安装扶手、降低床高,配备防滑浴室垫等辅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