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外周动脉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多器官损害,需通过规律监测和规范治疗降低风险。
1、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破裂。常见表现为突发头痛、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概率,需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2、心脏疾病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或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能早期发现心肌损伤,联合降压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3、肾脏疾病持续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夜尿增多、下肢水肿。监测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保护肾脏的药物。
4、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眼底检查可见动脉变细、出血或视盘水肿。严格控制血压能延缓病情,严重者需眼科激光治疗防止失明。
5、外周动脉疾病高血压加速下肢动脉硬化,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或肢体缺血。踝肱指数检测可评估血管状况,戒烟、规律运动及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血液循环,严重狭窄时需血管介入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饮食上采用低盐低脂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骤升。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遵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出现头晕、胸痛或视力变化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