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发烧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温度变化等原因有关。发烧是儿童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精神不振等。
1、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因家族遗传体质,体温调节中枢较为敏感,容易出现发热反应。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体温变化规律,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适宜范围。遗传性发热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体温超过标准时可采取物理降温。
2、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6个月至3岁幼儿,容易因免疫防御功能不足而反复发热。家长需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锌元素。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但不可自行用药。
3、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是儿童发热常见原因,多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家长应保持孩子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喷鼻。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体温过高时可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4、细菌感染链球菌性咽炎、中耳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发热,常需抗生素治疗。家长发现孩子咽部红肿、耳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使用期间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5、环境温度变化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穿衣过多、室温过高都可能引起发热。家长应掌握"比成人多一件"的穿衣原则,夏季避免直吹空调。出现发热时先解开衣物散热,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
家长需建立孩子体温记录表,监测发热频率和伴随症状。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保持每天户外活动,但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持续高热、抽搐、皮疹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退热药物使用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需补充水分。体温正常后仍要观察48小时,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