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可能由内耳疾病、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病变、颈椎病、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内耳疾病耳石症、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是眩晕的常见原因。耳石症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突发旋转性眩晕,梅尼埃病则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耳石复位治疗对耳石症效果显著,梅尼埃病可选用利尿剂改善内淋巴积水。前庭抑制剂如盐酸倍他司汀可短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延缓前庭代偿。
2、前庭神经炎病毒感染导致的前庭神经炎常引起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练习和平衡训练,可促进中枢代偿。严重呕吐者可短期使用止吐药物,但需注意可能抑制前庭代偿。
3、脑血管病变后循环缺血或小脑梗死可导致中枢性眩晕,多伴有共济失调或复视。头部CT或MRI可明确诊断,急性期需溶栓或抗血小板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至关重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卒中复发。
4、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颈部旋转时症状加重是其特征。颈椎牵引、物理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缓解神经根水肿,但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
5、精神心理因素焦虑障碍、惊恐发作可表现为心因性眩晕,多伴有过度换气或心悸。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打破症状恶性循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可调节神经递质,但需持续用药数周才显效。
眩晕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急性发作期建议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钠摄入量。前庭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坐位平衡练习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记录眩晕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因,监测症状变化。避免突然转头或快速变换体位,起床时遵循"坐起30秒、站立30秒"原则。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