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闭塞主要表现为眩晕、复视、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椎基底动脉闭塞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类型,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或动脉夹层等因素引起,需紧急就医干预。
1、眩晕突发剧烈眩晕是常见首发症状,伴随恶心呕吐,与脑干前庭神经核缺血相关。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旋转感或平衡失调,持续时间较长且与体位变化无关。需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后者改变头位可诱发短暂眩晕。
2、复视双眼视物重影因脑干动眼神经核团缺血导致眼外肌运动失调。可能伴随眼球震颤或眼睑下垂,严重时出现完全性眼肌麻痹。需通过遮盖试验判断复视方向,帮助定位受损神经。
3、共济失调小脑或脑干传导束缺血引发步态不稳、指鼻试验阳性等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患者行走时向患侧偏斜,伴肢体协调动作困难。需与酒精中毒等代谢性疾病所致共济失调鉴别。
4、吞咽困难延髓疑核或舌咽神经受损导致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严重时引发吸入性肺炎,需评估吞咽功能后决定进食方式。可表现为声音嘶哑或软腭上抬无力等球麻痹体征。
5、意识障碍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受累时出现嗜睡至昏迷,多提示病情危重。可能伴随瞳孔变化或呼吸节律异常,需紧急影像学检查排除脑疝。部分患者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后自行恢复。
椎基底动脉闭塞属于神经科急症,发病后4.5小时内可行静脉溶栓治疗,超过时间窗者可考虑血管内取栓。恢复期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平衡康复。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动作,监测血脂水平,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需立即复查头颅影像。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预防复发,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