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主要有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情志调节等。眩晕症在中医理论中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需辨证施治。
1、中药调理根据证型选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剂。肝阳上亢型可选用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气血亏虚型常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痰湿中阻型多用半夏、陈皮化痰祛湿。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选取百会、风池、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肝阳上亢者可加太冲穴泻肝火,气血不足者配合足三里补气血,痰湿型侧重丰隆穴化痰。针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10-15次为1疗程,急性发作期可每日治疗。
3、推拿按摩采用开天门、推坎宫等手法舒缓头部经络,配合颈部拿捏放松肌肉。每日可自行按摩太阳穴、风池穴3-5分钟,或由专业推拿师进行项背部经络疏通,改善椎动脉供血。
4、饮食调养肝阳上亢者宜食芹菜、菊花等清热平肝;气血不足者可食用红枣、山药健脾养血;痰湿型建议少食肥甘厚味,适当加入薏苡仁、赤小豆利湿。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5、情志调节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恼怒抑郁。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和气血,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精神紧张者可配合耳穴压豆调理自主神经功能。
眩晕症患者应避免突然起卧或转头,发作时需立即坐下防止跌倒。日常注意低盐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若伴随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或经中医调理2周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脑卒中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建议记录眩晕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便于医生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