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视觉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及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但治疗窗较窄,过量易引发中毒,主要有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等药物。
1、恶心呕吐洋地黄中毒早期常见胃肠反应,因药物直接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患者可能出现频繁恶心、食欲减退或喷射性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立即停药并监测血药浓度,轻度中毒可通过补液缓解,重度需使用洋地黄抗体片段治疗。
2、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最危险的表现是心脏毒性,药物抑制钠钾ATP酶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典型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二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甚至室颤。心电图可见特征性ST段鱼钩样改变,需心电监护并静脉注射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纠正。
3、视觉异常约半数患者出现视觉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色觉异常如黄视症或绿视症。这与视网膜感光细胞钠钾泵受抑制有关,通常停药后逐渐恢复。若持续存在需排查视网膜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4、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出现头痛、嗜睡、定向力障碍,严重者发生谵妄或癫痫发作。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脑细胞离子平衡破坏有关。需加强监护防止跌倒,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控制症状。
5、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和高钙血症会加重洋地黄毒性。药物抑制钠钾泵导致细胞内钾外流,同时增强心肌对钙敏感性。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轻度低钾可口服氯化钾,血钾低于3.0mmol/L需静脉补钾,同时避免补钙。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理想范围为0.5-2.0ng/ml。避免与利尿剂、钙剂联用,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记录脉搏变化,限制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摄入,保持饮食中钾含量稳定,适当补充维生素B1有助于减轻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