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刷牙时牙齿出血通常与牙龈炎或牙周炎有关,治疗上应通过改善口腔卫生和就医检查解决。牙龈出血的原因包括牙菌斑积累、牙龈感染、缺乏维生素C或K、刷牙方式不当等,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 牙菌斑积累是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牙菌斑长期堆积会刺激牙龈,导致炎症和出血。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并配合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缝,减少牙菌斑形成。定期进行牙科洁治也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和牙石。
2 牙龈感染如牙龈炎或牙周炎会引发出血。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牙周炎则涉及更深层的牙周组织。治疗上,除日常清洁外,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必要时进行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或根面平整术。
3 缺乏维生素C或K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牙龈健康,维生素K缺乏则影响凝血功能。饮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兰花,以及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甘蓝、动物肝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制剂。
4 刷牙方式不当也会损伤牙龈。用力过猛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划伤牙龈。应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轻柔地上下刷动,避免横向拉锯式刷牙。每次刷牙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确保全面清洁。
5 其他因素如妊娠期牙龈炎、血液疾病、药物影响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妊娠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更敏感,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白血病会影响凝血功能,某些药物如抗凝血剂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出现持续性或严重出血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查和专业治疗。
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需从日常口腔护理入手,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牙科检查,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和避免不良刷牙习惯。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疾病,确保口腔健康。通过综合措施,大多数牙龈出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