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引起的头晕通常称为颈性眩晕,可能与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椎关节紊乱、肌肉紧张、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1、椎动脉受压颈椎退行性变或骨质增生可能导致椎动脉受压,影响脑部供血。患者可能出现旋转性头晕,尤其在头部转动时加重。可通过颈椎牵引、改善姿势缓解,严重时需手术解除压迫。
2、交感神经刺激颈椎病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引发血管痉挛。典型表现为头昏沉感伴恶心出汗,与体位变化关系不明显。建议热敷颈部,避免长时间低头,药物可选甲钴胺营养神经。
3、颈椎关节紊乱小关节错位可能刺激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头晕多伴随颈部弹响和活动受限,手法复位是有效治疗方式,配合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
4、肌肉紧张长期姿势不良导致颈肌劳损,压迫血管神经。表现为持续性头昏伴肩颈酸痛,可通过推拿、低频脉冲电治疗放松肌肉,日常需加强颈深肌群锻炼。
5、血液循环障碍颈椎病变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出现视物旋转伴耳鸣时,需排查血管狭窄,药物可选倍他司汀改善微循环,同时控制血压血脂。
颈性眩晕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头动作,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工作间隙做颈椎保健操。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神经修复。若头晕反复发作或伴随肢体麻木,需及时进行颈椎MRI和血管检查,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冬季注意颈部保暖,游泳和放风筝等运动有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