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和扭伤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程度和症状表现,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明显肿胀、畸形及无法承重,而扭伤以局部疼痛、淤血和活动受限为主。两者在病因、体征、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1、损伤机制脚踝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高强度扭转力导致,如高处坠落、运动撞击等,骨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扭伤则是韧带过度拉伸或部分撕裂,常见于足部内翻或外翻时受力失衡,关节稳定性暂时下降但无骨损伤。
2、临床表现骨折患者往往出现即刻剧烈疼痛,负重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关节畸形或异常活动。扭伤疼痛相对局限,肿胀程度较轻,关节稳定性基本保留,无骨擦音或异常活动。
3、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是鉴别关键,骨折可见明确骨折线或骨片移位,CT能进一步评估复杂骨折情况。扭伤影像学显示骨结构正常,MRI可辅助判断韧带损伤程度,但普通X线无阳性发现。
4、治疗原则骨折需复位固定,严重者需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康复周期较长。扭伤以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为主,严重韧带撕裂才考虑手术修复,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恢复。
5、预后差异骨折愈合需8-12周,可能遗留创伤性关节炎风险。扭伤通常2-6周恢复,但反复扭伤易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两者均需循序渐进康复训练,骨折患者更需关注远期关节功能评估。
无论骨折或扭伤,急性期均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避免过早负重。康复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如平衡垫练习、抗阻跖屈等。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骨折患者需警惕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