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可通过典型皮损表现、过敏原检测、斑贴试验、病史询问及排除其他皮肤病等方式鉴别。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后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或灼痛。
1、典型皮损表现接触性皮炎的特征性皮损为边界清晰的红斑、水肿性丘疹或密集小水疱,严重时可出现大疱、糜烂渗出。皮损形态与接触物形状相关,如项链过敏呈颈周环形分布,橡胶手套过敏呈手套样分布。急性期瘙痒明显,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苔藓样变。
2、过敏原检测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筛查常见接触性过敏原,如镍、铬、香料、橡胶添加剂等。该方法适用于速发型变态反应检测,对迟发型变态反应需结合斑贴试验。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避免假阳性干扰。
3、斑贴试验将标准过敏原试剂贴敷于背部皮肤48小时,观察72-96小时后的皮肤反应。阳性表现为试验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是诊断迟发型接触性皮炎的金标准。常见阳性过敏原包括染发剂对苯二胺、化妆品防腐剂等。
4、病史询问详细询问发病前72小时内接触史,包括职业暴露、化妆品使用、金属饰品佩戴等情况。特别注意新接触物质与皮损出现的时间关联性,如染发后发际线红斑提示染发剂过敏,穿新鞋后足背水疱可能为皮革染料过敏。
5、排除其他皮肤病需与湿疹、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鉴别。湿疹皮损边界不清且对称分布,特应性皮炎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真菌镜检可排除体癣,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疾病。
接触性皮炎患者应避免搔抓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瘙痒,慢性期需加强皮肤保湿。记录可疑致敏物接触史,避免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过敏体质者需注意筛查食物交叉过敏。出现广泛皮损、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