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半月板受损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弹响或交锁感、肌肉萎缩。
1、关节疼痛:
半月板损伤后最突出的症状是膝关节间隙局部疼痛,尤其在负重或旋转动作时加剧。疼痛多位于内侧或外侧关节线处,与受损半月板位置对应,可能伴随钝痛或锐痛,下蹲、上下楼梯时症状加重。
2、肿胀:
损伤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关节腔积液,导致膝关节明显肿胀。急性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热,慢性期则以反复出现的局部水肿为主,活动后肿胀程度常加重。
3、活动受限:
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小,严重时无法完全伸直或屈曲。患者常主诉行走时腿软无力,久坐后站起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跛行步态。
4、弹响或交锁:
活动膝关节时可闻及清脆弹响声,或突然卡住无法活动交锁现象。这是由于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压在关节面之间所致,轻微晃动腿部后可能自行解锁。
5、肌肉萎缩:
长期未治疗的半月板损伤会导致股四头肌萎缩,表现为大腿肌肉围度减小、肌力下降。这种萎缩在慢性损伤患者中尤为明显,可能进一步影响关节稳定性。
建议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减少跑跳等冲击性运动,可尝试游泳、骑自行车等低负荷运动维持肌力。日常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蹲跪姿势,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压力。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慢性期可通过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损伤程度。
盘状半月板损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关节镜手术、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
1、保守治疗:
盘状半月板损伤早期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物理疗法,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无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
2、关节镜手术:
当盘状半月板损伤严重,出现明显疼痛、关节交锁、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可能需要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包括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半月板缝合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损伤程度和类型决定。手术目的是修复或切除损伤的半月板,恢复关节功能。
3、康复训练:
无论是否手术,康复训练都是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旨在增强膝关节稳定性,预防再次损伤。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
4、生活方式调整:
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建议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减少膝关节负担。体重过重者应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压力。
5、定期复查:
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需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复查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日常应注意膝关节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穿合适的鞋子以减少膝关节冲击。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果等,促进软骨修复。适度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若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