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及气压损伤等因素有关。
1. 咽鼓管障碍咽鼓管阻塞或功能异常导致中耳通气不足,积液无法排出,可能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有关,表现为耳闷胀感,可通过鼻喷激素或咽鼓管吹张改善。
2. 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中耳黏膜炎症反应,常见于感冒后,伴随耳鸣症状,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
3. 免疫反应过敏体质者易因变态反应导致黏膜水肿,积液黏稠,需联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及黏液促排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
4. 气压损伤飞行或潜水时气压骤变致鼓室内外压力失衡,可能诱发急性积液,需短期使用鼻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缓解。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儿童患者家长需关注其听力变化,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原或考虑鼓膜置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