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部分情况下可以自愈,但需结合病程和症状严重程度综合判断。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
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且病程较短,部分患儿在感染控制后1-3个月内可自行恢复。此时耳内积液可能逐渐吸收,听力改善,无须特殊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抓耳、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
若病程超过3个月或伴随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自愈概率显著降低。持续的中耳负压和积液可能导致鼓膜粘连、中耳结构损伤,需通过鼓膜穿刺、置管等医疗干预。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还应排查免疫缺陷、颅面畸形等潜在病因。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养姿势。急性期可尝试热敷耳周缓解不适,但禁止自行使用滴耳液。建议定期复查声导抗测试监测中耳功能,合并鼻塞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改善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