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早期征兆主要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变矮、轻微外力骨折等表现,临床分级依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三个阶段。
1、腰背疼痛早期表现为久坐后脊柱隐痛,可能由椎体微骨折或肌肉代偿性劳损引起,可通过钙剂、维生素D补充及适度核心肌群锻炼缓解。
2、身高变矮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变形,常见驼背或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需进行骨密度检测确认,必要时使用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
3、轻微外力骨折跌倒时手腕或髋部等非典型部位骨折,提示骨强度显著下降,需评估是否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分级标准骨量减少为T值-1至-2.5,骨质疏松≤-2.5,严重骨质疏松伴骨折史,确诊需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结合临床评估。
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骨密度,日常保证钙质摄入与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出现疑似症状及时至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