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通过补钙、维生素D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运动干预等方式缓解。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补钙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优先选择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等钙剂。
2、维生素D补充每日补充400-800IU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深海鱼、蛋黄等食物获取,严重缺乏时可使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维生素D制剂。
3、抗骨质疏松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钙素能缓解骨痛,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妇女。
4、运动干预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可刺激骨形成,抗阻训练如哑铃操能增强肌肉力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避免吸烟酗酒,保持适度日晒,预防跌倒骨折风险,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