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通常需要做5-6次彩超检查,具体次数需根据孕妇个体情况及医生建议调整。彩超检查主要分为早期确认妊娠、NT筛查、大排畸检查、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及产前评估五个阶段。
1、早期妊娠确认:
孕6-8周首次彩超用于确认宫内妊娠、胚胎数量及胎心情况。此时可排除宫外孕等异常妊娠,同时核实孕周准确性。阴道彩超能更清晰显示早期胚胎结构,腹部彩超需膀胱充盈。
2、NT筛查:
孕11-13周+6天进行颈项透明层测量,结合血清学筛查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NT值增厚可能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相关,该检查需严格在孕周窗口期完成。
3、大排畸检查:
孕20-24周通过三维/四维彩超系统筛查胎儿结构畸形。重点观察心脏、颅脑、脊柱等器官发育,此时胎儿活动空间大且羊水量适中,成像最为清晰。
4、生长发育监测:
孕28-32周评估胎儿生长指标及胎盘功能。通过测量双顶径、腹围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生长受限,同时检查羊水量及脐血流情况。
5、产前评估:
孕36-38周确定胎位、估测体重及分娩方式。重点观察胎头入盆情况、脐带绕颈等影响分娩的因素,为制定分娩计划提供依据。
孕期彩超检查需注意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腹部,检查前无需空腹但需适度充盈膀胱。建议选择固定医院进行系列检查以便对比胎儿发育趋势,检查后可与医生充分沟通报告结果。高危孕妇如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或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症状时,需遵医嘱增加检查频次。每次检查后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检查数据,注意均衡营养摄入并保持适度运动。
接种HPV疫苗前通常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妇科检查、HPV病毒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认无禁忌症后即可接种。
1、宫颈癌筛查:
建议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分型检测。TCT能发现宫颈异常细胞,HPV分型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若检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以上或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需先治疗后再接种疫苗。
2、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双合诊评估生殖系统健康状况,排除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存在生殖道急性炎症时需治愈后再接种,避免疫苗效果受影响。检查时需观察宫颈有无糜烂、赘生物等异常表现。
3、HPV病毒检测:
采用PCR技术检测HPV-DNA,确认是否已感染疫苗所含型别。若检测显示已感染16/18型等高危亚型,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该检测能帮助判断疫苗保护效果,但现有感染并非接种禁忌症。
4、血常规检查:
通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等指标评估机体免疫状态。严重免疫缺陷者可能无法产生足够抗体。血小板减少患者接种需谨慎,因可能增加注射部位出血风险。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咨询专科
5、凝血功能检查: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估出血风险。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病史者需提前告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需调整接种方式或暂缓接种。
接种前1周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接种当天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上臂,携带既往体检报告供医生参考。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建议接种期间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因疫苗可能影响避孕药效果。完成全程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疫苗不能替代常规防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