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内痔和外痔主要依据发生部位、症状表现及检查结果。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和脱出;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常伴随疼痛、瘙痒和肛门肿块。可通过肛门指检或肛门镜明确诊断。
1、发生部位内痔起源于直肠黏膜下静脉丛,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末端。由于该区域神经支配为内脏神经,对疼痛不敏感,故内痔早期多无疼痛。外痔则发生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下静脉丛,受脊神经支配,对痛觉敏感,因此外痔易出现明显疼痛症状。临床检查时需通过肛门镜观察齿状线位置以确定痔疮类型。
2、症状表现内痔典型症状为间歇性便血,血液呈鲜红色且不与粪便混合,严重时可出现痔核脱出肛门外。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性肿块,排便时加重,可能伴有局部瘙痒和潮湿感。血栓性外痔会在肛门边缘形成紫黑色硬结,触痛明显。两种痔疮可能同时存在,称为混合痔。
3、视诊特征内痔在肛门外观通常无异常,除非发生脱垂时可见黏膜隆起。外痔可直接在肛门口观察到皮赘或紫红色肿块,血栓形成时可见皮下淤血。患者做排便动作时,内痔可能脱出呈暗红色黏膜皱襞,而外痔肿块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且基底较宽。
4、触诊差异肛门指检时内痔一般无法触及,除非痔核较大可在直肠下端扪及柔软包块。外痔可通过触诊感知肛门缘的皮下硬结或波动性肿块,血栓性外痔触痛显著。指检还能排除直肠息肉、肿瘤等疾病,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
5、辅助检查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内痔的位置、大小和出血点,典型表现为齿状线上方黏膜充血隆起。电子结肠镜适用于排除其他消化道出血疾病。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外痔血栓范围和静脉曲张程度。这些检查手段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建议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肛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痔核嵌顿,应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