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局部护理及预防感染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炎症未彻底控制、交叉感染或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同时监测体温变化频率。
2、抗生素治疗:
链球菌感染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克洛。用药需完成全程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性,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皮疹等不良反应。
3、补液支持:
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每日饮水量应达1000-1500毫升。排尿量减少或口唇干裂提示脱水需及时就医。
4、局部护理:
咽痛明显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5次。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
5、预防感染:
患病期间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痊愈后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反复发作每年超过4次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需扁桃体切除。
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如米汤、藕粉,发热期每2小时补充50-100毫升液体。恢复期逐渐增加鸡蛋羹、蔬菜泥等软食,避免坚果类粗糙食物。保持每日1小时户外活动,注意随气温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卧室湿度维持在50%-60%可减轻咽部不适,定期更换牙刷防止细菌定植。
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病毒治疗、口腔护理及补液支持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继发细菌感染、咽部黏膜损伤或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有助于散热。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发生。
3、抗病毒治疗:
针对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需考虑静脉用药,轻症通常采用口服给药。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
4、口腔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缓解咽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药液轻柔清洁口腔。避免进食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减轻黏膜刺激。
5、补液支持:
发热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可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尿量减少或嗜睡等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
患病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炸食品。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餐具毛巾专人专用,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体温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