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蛋白尿、高钙血症和慢性肾病,严重时可进展为尿毒症。该病通过轻链蛋白沉积、高钙血症、肾小管堵塞和淀粉样变性等机制损伤肾脏。
1、轻链蛋白沉积骨髓瘤细胞分泌过量轻链蛋白,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沉积形成管型,导致梗阻性肾病。治疗需控制原发病,使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配合水化治疗促进轻链排泄。
2、高钙血症肿瘤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超过肾脏排泄能力,引发肾小管钙盐沉积和间质纤维化。需静脉补液利尿降钙,使用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严重时需血液透析。
3、肾小管堵塞轻链蛋白与Tamm-Horsfall蛋白结合形成巨大管型,机械性阻塞肾小管腔。除化疗外可考虑血浆置换清除游离轻链,保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
4、淀粉样变性轻链蛋白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需通过肾活检确诊。治疗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晚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与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