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和心肌损伤的严重性。心绞痛是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胸痛,心肌梗死则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坏死。两者在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危险程度和处理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机制:
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部分阻塞。心肌梗死则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心肌细胞因长时间缺血而发生不可逆坏死。
2、症状特点:
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为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疼痛更为剧烈且持久,常超过30分钟,伴有濒死感、大汗淋漓,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症状。
3、危险程度:
心绞痛属于稳定性冠心病,心肌缺血为可逆性改变,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致死率较高。
4、诊断方法: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能显示ST段压低或T波改变,静息心电图常正常。心肌梗死心电图呈现特征性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检查显示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升高。
5、处理方式: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长期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心肌梗死需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以尽快恢复血流。
预防心血管疾病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睡眠也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