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存在生理性变化,正常范围通常为5-15毫米。主要有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绝经后、异常增厚五种情况。
1、月经期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处于脱落阶段,厚度最薄约1-4毫米。此时超声检查可见内膜呈线状回声,基底层的螺旋动脉收缩导致功能层缺血坏死脱落。该阶段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2、增殖期月经结束后进入增殖期,受雌激素影响内膜逐渐增厚至5-7毫米。子宫内膜腺体开始增生,间质细胞增殖,血管数量增加。此阶段持续约10天,正常情况不会出现异常出血症状。
3、分泌期排卵后进入分泌期,孕激素作用下内膜继续增厚至7-14毫米。内膜腺体弯曲扩张并分泌糖原,间质水肿明显,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后内膜将再次脱落形成月经。
4、绝经后绝经妇女内膜应小于5毫米,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超过此厚度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常见原因包括激素替代治疗、肥胖引起的雌激素过多等。建议定期妇科检查排除内膜癌风险。
5、异常增厚生育期女性内膜持续超过15毫米属于异常增厚,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有关。通常伴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需通过诊刮或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建议育龄期女性记录月经周期变化,发现经期紊乱或异常出血及时就医。绝经后妇女每年应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日常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雌激素过度刺激。出现阴道异常排液或绝经后出血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