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通常指裸眼视力低于5.0或验光结果显示屈光度为-0.50D及以上。近视的判断标准主要有视力表检查结果、电脑验光数值、散瞳验光结果、眼轴长度测量、角膜曲率评估等。
1、视力表检查结果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时,裸眼视力低于5.0可能提示近视。但视力受环境光线、测试距离等因素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儿童青少年视力发育阶段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波动,需定期复查。
2、电脑验光数值电脑验光仪显示球镜度数达到-0.50D及以上可诊断为近视。该检查能快速获取屈光状态,但可能存在调节误差。青少年睫状肌调节力强时,建议进行散瞳验光以排除假性近视。
3、散瞳验光结果通过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后,验光显示负球镜度数≥-0.50D可确诊真性近视。这是诊断近视的金标准,能准确区分真性与假性近视,特别适用于儿童首次验光。
4、眼轴长度测量眼轴超过24mm常伴随近视,每增长1mm约增加-3.00D屈光度。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可获取精确数据,对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监测眼轴变化,评估眼底病变风险。
5、角膜曲率评估角膜曲率过陡可能导致屈光性近视,正常范围在39-45D之间。角膜地形图检查可分析角膜形态,对圆锥角膜等异常曲率变化具有早期筛查价值。
建议近视患者每半年进行专业验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日常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避免高糖饮食。出现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配镜。高度近视者需定期检查眼底,预防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