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能否治好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部分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部分会遗留后遗症。治疗效果主要与梗塞部位、面积大小、基础疾病控制、康复训练介入时间等因素有关。
脑梗塞急性期治疗以恢复脑血流为核心,发病4.5小时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超过时间窗但符合条件者可采用血管内取栓治疗。这两种方法能有效开通闭塞血管,但存在脑出血等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恢复期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对于大血管闭塞或大面积脑梗,即使积极治疗也可能遗留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
部分腔隙性脑梗或小面积梗死者,若未累及关键功能区,经规范治疗可能无明显后遗症。但需注意,脑组织不可再生,坏死区域功能需依靠周边神经代偿,这需要持续康复训练。早期介入高压氧、针灸、运动疗法等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预后。高龄、多发性脑梗、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
脑梗塞患者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并保持适度运动。康复期重点训练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家属应协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或磁共振,观察有无新发梗塞灶。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新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