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分段诊刮术、宫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病理活检。
1、分段诊刮术:
分段诊刮术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该操作能明确病变范围,区分宫颈与宫体病灶,对疾病分期具有重要价值。操作需在麻醉下进行,可能引起轻微出血或感染风险。
2、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病变,发现早期微小病灶。检查时可同步进行定位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该技术对黏膜下肌瘤、息肉等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优势,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并发症。
3、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增厚绝经后>4毫米需警惕。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肌层浸润深度,对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用于评估远处转移情况。
4、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25和HE4是常用肿瘤标志物,其升高程度与肿瘤负荷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但需注意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指标升高。动态监测对疗效评估和复发预测有帮助。
5、病理活检:
通过子宫内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可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分期。免疫组化检测ER、PR等受体表达情况,为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分子分型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选择。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妇科检查,绝经后阴道流血需立即就诊。保持健康体重,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适度运动可调节雌激素水平,减少高脂肪饮食摄入。确诊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术后康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癌通常会发生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包括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阴道排液及下腹疼痛等。
1、绝经后出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由于肿瘤组织侵蚀子宫内膜血管,导致异常出血。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可能,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及诊断性刮宫。
2、月经紊乱:
未绝经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异常表现。这与肿瘤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周期性脱落有关。长期月经紊乱者应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和子宫内膜活检。
3、阴道排液:
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性阴道排液或浆液性分泌物。随着病情进展,排液可能呈现脓血性并伴有恶臭。这种症状多提示肿瘤已发生坏死或感染。
4、下腹疼痛:
当肿瘤侵犯子宫肌层或周围组织时,可能出现下腹隐痛或坠胀感。晚期患者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与肿瘤压迫神经或盆腔浸润有关。
5、全身症状: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与长期失血、肿瘤消耗及转移有关。出现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入进展期。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降低患病风险。定期妇科体检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尤为重要,特别是存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重视筛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