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不良可通过体重监测、血液检查、膳食评估、症状观察、胎儿发育监测等方式检测。营养不良可能由妊娠剧吐、偏食挑食、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引起。
1、体重监测孕期内体重增长不足是营养不良的直观指标。单胎孕妇孕早期体重增长应保持稳定,孕中晚期每周增重需达到合理范围。体重增长过缓可能提示热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需结合膳食记录分析原因。建议使用专业孕期体重增长曲线图进行动态比对。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贫血,血清白蛋白检测反映蛋白质储备,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评估铁营养状况。微量元素检测能发现钙、锌、碘等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对神经系统发育尤为重要。孕中期糖耐量试验可筛查妊娠糖尿病导致的营养代谢异常。
3、膳食评估通过24小时膳食回顾法或食物频率问卷,计算每日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重点评估优质蛋白、铁、钙、叶酸等关键营养素是否达标。孕妇饮食应包含足量乳制品、瘦肉、全谷物、深色蔬菜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的空热量食物。
4、症状观察持续乏力、头晕提示贫血可能,手足抽搐需警惕低钙血症,皮肤干燥脱屑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反复口腔溃疡或舌炎常见于B族维生素不足,伤口愈合延迟反映蛋白质或锌缺乏。这些症状需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互印证。
5、胎儿发育监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生长受限时,需排查母体营养因素。胎盘成熟度提前、羊水过少可能与营养不良相关。胎心监护异常或胎动减少可能是慢性缺氧的表现。多普勒血流检测脐动脉阻力指数升高提示胎盘灌注不足。
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50-100克瘦肉、1-2个鸡蛋、300-500毫升奶制品。适当补充含铁、钙、DHA的孕期复合维生素,避免咖啡因和生食。定期产检时主动向医生反馈饮食情况,出现持续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营养吸收,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消耗过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