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情绪应激、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是心肌梗死最常见原因。斑块逐渐增大可导致血管狭窄,斑块破裂时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控制基础疾病、低脂饮食有助于延缓病变。
2、血栓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局部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腔。血液高凝状态如脱水、长期卧床会促进血栓形成。急性期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3、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导致冠状动脉暂时性闭塞,多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更易发生痉挛性梗死。硝酸甘油片可缓解痉挛,地尔硫卓片等钙通道阻滞剂能预防发作。
4、情绪应激强烈情绪波动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和心率增快。这种情况可能诱发斑块破裂或心脏负荷骤增,临床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心理疏导和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降低风险。
5、长期吸烟烟草中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碳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两者协同促进动脉硬化。吸烟者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平均提前10年,二手烟暴露同样增加风险。戒烟后2-3年心血管风险可降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
预防心肌梗死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突发持续性胸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呼叫急救,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康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