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心肌病通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常见致病基因包括MYH7、MYBPC3、TNNT2、TNNI3等。家族性心肌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患者子女有较高概率遗传该病。
家族性心肌病的遗传模式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意味着只要携带一个致病基因拷贝就可能发病,患者子女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遗传该突变基因。目前已发现超过50个基因与家族性心肌病相关,其中肌节蛋白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这类基因突变会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心肌肥厚或扩张等病理改变。
少数情况下家族性心肌病也可能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要两个致病基因拷贝才会发病,患者子女为携带者的概率较高但发病概率较低。X连锁遗传主要影响男性,女性多为携带者。这些非典型遗传模式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约占所有家族性心肌病病例的百分之十以下。
对于有家族性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定期心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剧烈运动可降低猝死风险。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血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妊娠期女性患者需加强心功能监测,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