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通常不会持续存在,但可能反复发作。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疼痛程度与血管阻塞范围、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因素相关。
多数患者胸痛表现为突发性压榨样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上。部分患者疼痛可因心肌缺血缓解或坏死区域神经末梢损伤而逐渐减轻,但若未及时开通血管,可能因缺血加重再次出现疼痛。硝酸甘油对这类疼痛缓解效果有限,需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
少数不典型病例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梗塞,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这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疼痛持续时间异常延长需警惕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室壁瘤形成等并发症,这类情况往往伴随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危重表现。
心肌梗塞后应持续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疼痛反复或加重时需考虑再梗塞可能。恢复期患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以及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同时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心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