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通常比子宫腺肌瘤症状更严重。两者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但腺肌症可能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及不孕,而腺肌瘤多为局部病变,症状相对局限。
1、病理差异: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局限性肿块,边界相对清晰。腺肌症则是子宫内膜弥漫性侵入肌层,导致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呈蜂窝状改变。后者病理范围更广,常伴随肌层肥大和纤维化。
2、症状表现:
腺肌瘤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压迫症状。腺肌症除上述症状外,80%患者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部分患者伴有性交痛和不孕,症状更具破坏性。
3、生育影响:
腺肌瘤对生育的影响取决于病灶位置,黏膜下肌瘤可能妨碍胚胎着床。腺肌症因肌层结构异常、炎症微环境等因素,自然流产率达40%,试管婴儿成功率也显著降低。
4、治疗难度:
腺肌瘤可通过肌瘤剔除术完整切除,复发率约15%。腺肌症病灶与正常肌层交织,保守手术易残留病灶,全子宫切除是根治方法,但年轻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时治疗更为棘手。
5、并发症风险:
腺肌瘤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腺肌症可能合并盆腔粘连、卵巢巧克力囊肿,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贫血,子宫增大还可能压迫输尿管引发肾积水。
建议患者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避免摄入含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经期可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适度练习瑜伽或普拉提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出现严重痛经或经量突增时应及时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