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后巩膜葡萄肿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眼轴异常增长导致的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病理改变有关。
1、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会使视网膜变薄,周边部可能出现格子样变性或裂孔,玻璃体液化后牵拉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典型症状为突发视野缺损伴闪光感,需通过眼底检查确诊。临床常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手术等进行治疗,药物可选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改善微循环。
2、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常合并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或萎缩灶,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明确诊断,治疗需注射雷珠单抗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后巩膜加固术。
3、青光眼眼轴延长可能导致房角结构异常,引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晚期出现视野缩窄。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视神经变化,常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必要时行小梁切除术。
4、白内障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代谢异常会使核性白内障提前发生,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伴眩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前需详细评估眼底情况。药物辅助治疗可选用吡诺克辛滴眼液延缓进展。
5、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后极部向后膨出形成局部巩膜扩张,可能压迫视神经或加重视网膜病变。通过B超或MRI可明确诊断,轻度者定期观察,严重者需行后巩膜加固术防止病情恶化,配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缓解视疲劳。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日常需控制用眼时间,保证充足光照,补充含叶黄素、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使用眼药水。建议选择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伤害,儿童青少年需通过角膜塑形镜或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