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壁瘤。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并发症的发生与梗死范围、部位及救治时机密切相关,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1、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易引发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急性期心电监护可发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表现。严重室颤需立即电除颤,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需警惕猝死风险。
2、心力衰竭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收缩功能下降会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脏超声可见左室射血分数降低,BNP指标升高。治疗需联合呋塞米利尿减轻负荷,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心肌重构,严重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
3、心源性休克当梗死面积超过左心室40%时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量减少。需通过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灌注,必要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4、心脏破裂多见于梗死后1周内游离壁破裂,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包填塞,死亡率极高。超声可见心包积液,需紧急心包穿刺减压并外科修补。乳头肌断裂会导致急性二尖瓣反流,需行瓣膜置换手术。
5、室壁瘤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域纤维化形成室壁瘤,心脏超声显示局部室壁变薄、矛盾运动。可能引发血栓栓塞、顽固性心力衰竭,需口服华法林抗凝,严重者行左室成形术切除瘤体。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从每日10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