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使用止泻药物等方式治疗。拉肚子脱水通常由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肠道菌群失调、消化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1、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是治疗轻度脱水的首选方法,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电解质,能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补液盐配方包含氯化钠、枸橼酸钠、氯化钾等成分。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加重胃肠负担。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需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2、静脉补液中重度脱水患者需及时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静脉补液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适用于呕吐严重无法口服、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补液速度。
3、调整饮食脱水期间应选择低渣、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纤维、刺激性食物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对食物的耐受情况。
4、补充电解质除补液盐外,可通过香蕉、土豆、椰子水等天然食物补充钾元素。运动饮料因含糖量过高不宜作为主要补液选择。严重低钾血症需在医生指导下静脉补钾,避免自行服用钾制剂导致心律失常等风险。慢性腹泻患者可长期适量补充锌元素,有助于肠黏膜修复。
5、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通过吸附病原体缓解腹泻症状,洛哌丁胺能抑制肠蠕动但禁用于感染性腹泻。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常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抗生素需在明确细菌感染时使用,如诺氟沙星、阿奇霉素等,须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
拉肚子脱水期间应密切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等脱水指征,婴幼儿出现嗜睡、眼窝凹陷、超过8小时无尿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慢性腹泻患者建议完善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肠道免疫力,但需避免过量补充加重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