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后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光照治疗、运动干预、社会支持等方式治疗。孕后抑郁症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压力、睡眠障碍、家族遗传史、社会适应不良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消极思维模式,通过调整认知改善情绪状态。人际心理治疗侧重解决角色转换带来的关系冲突,特别适合因育儿压力诱发抑郁的产妇。团体治疗可提供情感共鸣,减轻病耻感。
2、药物治疗舍曲林、氟西汀等SSRI类抗抑郁药对哺乳影响较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度洛西汀对伴随躯体疼痛症状者效果显著。用药期间应定期评估母乳喂养安全性,避免使用帕罗西汀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3、光照治疗每日30分钟10000勒克斯的光照可调节褪黑素分泌,改善昼夜节律紊乱。晨间光照对改善早醒型失眠效果明显,治疗时需保护视网膜避免直视光源。季节性抑郁患者可配合维生素D补充增强疗效。
4、运动干预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适合产后身体恢复期。盆底肌训练联合腹式呼吸可缓解躯体紧张状态。运动强度应以微微出汗但不影响哺乳为度。
5、社会支持配偶参与育儿能显著降低产妇孤独感,建立母婴同室病房有助于早期亲子联结。社区产后访视提供喂养指导的同时需关注情绪变化。线上妈妈社群可提供24小时情感支持,但需避免过度比较育儿方式。
产妇应保持每日7-8小时分段睡眠,卧室环境保持安静黑暗。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限制精制糖摄入以防情绪波动。家人需观察自杀风险信号如交代后事、突然情绪平静等,严重时立即送医。产后6周复查时应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持续症状超过2周需专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