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膜炎通常可以治愈,治疗效果与病原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细菌性脑膜炎需及时抗感染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多数可自愈。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降颅压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通过血脑屏障能力强的药物更有效。治疗周期通常需要两周以上,严重感染可能延长至四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脑脊液指标变化。
2、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脑膜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症可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肠道病毒所致者多数一周左右自愈,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者需足疗程抗病毒治疗。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出现病情反复,需延长治疗时间。
3、降颅压治疗出现颅内压增高时需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严重颅高压可能引发脑疝,需密切监测瞳孔和意识变化。部分患儿需行脑室引流术缓解压力,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电解质紊乱。
4、糖皮质激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听力损害等后遗症概率。使用时机应在首剂抗生素前或同时给药,延迟使用可能影响疗效。病毒性脑膜炎通常无须激素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惊厥发作、营养支持等措施。高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惊厥持续状态需静脉注射地西泮。恢复期应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必要时开展康复训练改善运动或认知障碍。
婴儿脑膜炎治愈后需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听力障碍、运动障碍或认知迟缓等后遗症。母乳喂养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日常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手段,应按计划完成免疫程序。居住环境保持通风清洁,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发现嗜睡、拒奶、前囟膨隆等异常表现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