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操作时需注意按压位置准确、力度适中、频率稳定、避免中断、保持气道通畅等要点。正确的按压技术能有效维持血液循环,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1、按压位置定位胸骨下半段,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施救者需将手掌根部置于该位置,另一只手重叠其上,手指交叉翘起避免接触肋骨。错误定位可能导致肋骨骨折或脏器损伤,尤其对儿童及老年人需更谨慎。
2、按压力度成人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儿童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施救者应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过度用力可能造成胸骨骨折,力度不足则无法产生有效心输出量。
3、按压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稳定节奏,可通过计数或参照节拍器辅助。过快会导致按压深度不足,过慢则无法维持基本血液循环。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各占50%,避免仓促回弹。
4、减少中断每次中断按压超过10秒都会显著降低存活率。除必须的换人操作或使用除颤器外,应持续进行按压。若需检查脉搏或呼吸,尽量在5秒内完成。多人协作时可预先规划轮换方案。
5、气道管理在实施按压前需确保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移除口腔异物。每30次按压后配合2次人工呼吸,若无法进行口对口通气,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头颈部需保持中立位,避免过度后仰影响血流。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需穿着便于活动的衣物,避免佩戴尖锐饰品。抢救环境应确保安全,硬质地面更利于传导按压力量。施救者需定期参加复训,保持技术熟练度。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瞳孔等变化,按压后可能出现肋骨骨折等并发症,但不应因此停止抢救。非专业人员应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按压,并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合使用。